本站消息(通讯员:靳铮,学生记者:钱瑞)无梦不青春,用诗歌点燃满腔柔情。8日17:30我校第一期文学讲坛在图书馆八楼正式开讲了,此次活动由图书馆主办春辉文学社承办。
我校邀请到了销量过百万册《最美不过诗经》的作者、青年作家李颜垒,为全校爱好中国古典文学的同学们讲述了《诗经》背后的故事。图书馆馆长艾江红、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委员旅游与外语学院常务副院长王娇蓉、图书馆读者活动部主任靳铮出席了本次活动。春辉文学社全体成员以及学校文学爱好者近100人参与此次活动。
图书馆馆长艾江红代表学校读书活动指导委员会对李颜垒的到来表示欢迎,她讲道图书馆一直致力于活跃商院文化建设,以后会多多邀请社会声誉好的青年作家给商院学子做分享交流会,同时她希望在座的商贸学子能够通过此次讲座,了解到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背后的那些故事。
李颜垒介绍说《诗经》的存在,历来是为统治者服务的,政治功能大于社会功能。此次讲座,他另辟蹊径为大家讲述了诗经背后的六大“流血事件”。
以秦始皇焚书事件为开端,他讲道,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前213)时,由于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李斯上奏禁止儒生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
所以秦始皇颁布禁书令:“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同时颁令在天下禁止私学,导致民间流传的《诗》濒临灭绝。
而其后的项羽引兵进咸阳,焚烧宫廷,将原来保藏在秦宫中的全部简书文献,在这场大火中荡然无存。“在经过血与火的大劫后,《诗》的简书已被消灭,我们再也不可能看到孔子整理的原本和先秦流传的完整版本”。
随后他分别向大家讲述了“刘歆被围攻事件”、“魏晋郑学与王学之争”这些与《诗经》背后的流血事件。“虽然过程很曲折,艰难,但其实在这段时期对诗经本身而言是有意义的。”李颜垒说,“虽有政治因素夹杂期间死伤惨重,但这仍然是魏晋学术史上值得关注的学术争鸣,《诗经》得以广泛传播。”
最后,李颜垒向大家讲解了晚明时期李贽的“非圣毁经”罪,主要是关于明代学者李贽因“非圣毁经”的罪名被关死在监狱,血溅一地。导致《诗经》沦为政治附属,文字狱盛行。
在讲解完诗经背后的故事后,李颜垒与现场的同学互动起来,列出了四首《诗经》里的诗歌请现场同学朗诵,并为朗诵正确的同学赠送了亲笔签名的《最美不过诗经》、 《最爱不过唐诗》。
现场气氛十分火爆,不少同学纷纷上台争抢话筒,以获得老师的签名赠书。一名大一女生李婧怡说,参加这个活动收获了许多知识,原来平时普普通通的植物芦苇在《诗经》中竟有那么美的名字——蒹葭。
最后,此次文学讲坛活动在李颜垒和在场师生的合影下圆满落幕。

